导语
8 月 26 日(当地时间),SpaceX 的超重型运载系统「星舰」迎来第 10 次综合试飞。这次任务中,上级“Ship”完成了既定亚轨道飞行并在 印度洋 实施受控溅落;一级“超重”助推器在 墨西哥湾 受控入海。任务还验证了在轨二次点火与部署星链模拟载荷等关键能力,被外媒称为对年内数次受挫后的“漂亮回归”。
Space
关键进展
起飞时间与地点:8 月 26 日,从得州 Starbase 发射;比最初计划推迟两天(地面系统与天气影响)。
Space
飞行成绩:上级“Ship”飞行约 66.5 分钟后在印度洋目标海域溅落,靠近预置浮标摄像头的区域;一级助推器在墨西哥湾完成受控入海。
Space
在轨动作:完成 Raptor 发动机在太空环境的二次点火;投放 8 颗星链模拟体,用于检验部署流程(这些模拟体在再入时会烧蚀)。
Space
改进点:针对上一轮试飞再入阶段出现的结构/热防护问题,SpaceX 调整了扩散器与受力设计,并在本次试飞中对耐热瓦材料与布局进行应力测试。
Space
背景脉络:今年前几次试飞接连出现上级失联或再入解体等状况,此次任务实现既定里程碑,被视为重用与深空任务前置验证的重要一步。
Space
为什么值得关注
复用经济学:巨型箭体若能“发完再回收”,不仅能摊薄发射成本,也能加快试验—改型—复飞的迭代速度。
卫星部署能力:验证“高载荷部署→再入回收”的流程,为后续大批量星链与深空任务做准备。
工程闭环:从地面系统到热防护、再入姿态、发动机二次点火,多个环节“串成链”,这是迈向商业与载人目标的前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