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> 技术文章 > 文章内容

趋势解读|Automation World × PwC:到 2030 的五股力量——近岸化、模块化系统、AI 融合、能源独立与智能自动化趋势解读 · 管理与战略

时间: 2025-10-31 22:28浏览量:58次
趋势解读|Automation World × PwC:到 2030 的五股力量——近岸化、模块化系统、AI 融合、能源独立与智能自动化趋势解读 · 管理与战略


最后更新:2025-10-31 · 来源编译:Automation World(基于 PwC 调研)+ PwC 官方专题

TL;DR:PwC 对 500+ 位美国工业/能源高管调研显示:95% 认为若不重塑运营,企业将在 2035 年前被淘汰;90% 预计若到 2030 仍严重依赖远程离岸供应,将在 2035 失去竞争力。到 2030:49% 目标“完全模块化工厂”,32% 预期“自愈供应链”,44% 计划将 >60% 运营转成智能系统;80% 将在 3 年内加大“能源韧性”投入。
① 五股力量:数据要点 ② So What:对甲方/集成商的三条主线 ③ 90/180 天行动清单 ④ 2030 路线图(绿地/棕地两条) ⑤ 验收与度量(KPI 模板) ⑥ 风险与红线 参考资料

① 五股力量:数据要点(来自 Automation World × PwC)

1) AI 融合劳动力(AI-native Workforce)

  • 九成高管正在重塑岗位定义;过半(52%)预计到 2030 多数/全部岗位都会被 AI 增强。
  • 81% 计划在 3 年内扩大机器人与智能系统投入,推动知识化作业与自助决策。:

2) 模块化与自愈(Modular & Self-healing)

  • “完全模块化”的工厂:今天仅 6%,但 2030 年目标 49%;同时 32% 预期供应链将具备自我诊断+纠偏能力。设计:可插即用产线模块柔性线体数字孪生预测性维护成为资本优先项。

3) 能源独立与韧性(Energy Resilience)

  • 38% 认为现有能源基础设施能支撑未来 5 年;80% 计划 3 年内提升能源韧性
  • 到 2030,34% 期望“大部分产能”实现能源独立(分布式储能/园区微网/ onsite 可再生)。

4) 智能自动化成为“入场券”(Intelligent Automation)

  • 44% 计划在 2030 年前让超过 60% 的运营转为智能系统;但 26% 担心技术跑赢基础设施导致落地缺口。

5) 近岸化的战略必然(Near/Reshoring)

  • 90% 的工业与能源高管认为:如果到 2030 仍深度依赖远程离岸供应,到 2035 年企业将“难以存活”。

注:上述比例出自 Automation World 对 PwC 调研的编辑报道与 PwC 官方专题页面;两者在“模块化、能源韧性、AI 与近岸化”上数据口径一致。

② So What:对甲方/集成商的三条主线

A. 架构前移:先“模块化”,再“AI 化”

  • 把产品家族按工步/工装/工艺拆成 可组合单元(Plug-&-Produce),用统一 I/O/命名/报警规范固化基础。
  • 在此基础上再引入预测性维护排程优化数字孪生等 AI 场景,避免“AI 先行”的返工。

B. 能源即资产:把“能碳”并到 OT 大盘

  • 能源监控/储能/微网数据并入 OT 统筹平台,纳入 OEE/成本与韧性 KPI。
  • 优先做双用途试点:如“屋顶光伏 + 储能”支撑关键产线或冷链,叠加政策激励。

C. 近岸化的工程法:选“品类+区域”做网络重构

  • 按 SKU 家族做端到端网络分析(税负/近邻市场/人力/关务/激励),确定“回迁/增设”优先级;同时整治供应商梯级现场自动化能力

③ 90/180 天行动清单(可直接抄作业)

周期 动作 交付物
90 天 ① 完成模块化评估(工步→模块→接口);② 立项 1–2 个双用途能源试点;③ 梳理AI 高价值用例(预测维护/质量/排产);④ 对“海外依赖度高”的 SKU 做近岸化可行性测算。 模块化白皮书;能源试点方案;AI 用例库;近岸化 NPV/IRR 测算
180 天 ① 落地柔性线体(至少一段 Plug-&-Produce 模块);② 上线数据底座/实时数据织体;③ AI 场景进入小批量试运行;④ 完成区域化供应的签约与工装准备。 模块化线体验收;数据平台跑通;AI 试运维报告;区域化供应框架协议

④ 2030 路线图:绿地 vs. 棕地

绿地(新厂/新线)

  • 一次性按模块化架构规划(可插即用单元 + 统一接口/协议)。
  • 建设即纳入微网/储能与能碳系统,减少后补成本。
  • 配套 AI-ready 数据与合规治理,避免后期“数据返工”。

棕地(存量改造)

  • 高波动工位先做模块化与快换工装,逐段替换。
  • 自愈要素(预测维护、智能排程、数字孪生)嵌入,不打断生产。

⑤ 验收与度量(KPI 模板)

维度 指标 目标线
模块化 换型时间(SMED)/模块复用率/新工位上线周期 换型 ≤ 30 min;复用率 ≥ 60%;上线周期 ↓ 30%
AI 融合 预测维护命中率/良率提升/人工时节省 停机时间 ↓ 20%;一次合格率 ↑ 1–2 pt;人时 ↓ 15–25%
能源韧性 关键产线可孤网运行时长/峰谷削峰率/能耗成本波动 关键线孤网 ≥ 2 h;削峰 ≥ 20%;波动 ↓ 30%
近岸化 供应周期/在途库存/缺料告警次数 周期 ↓ 30%;在途库存 ↓ 25%;缺料 ↓ 40%

⑥ 风险与红线

  • 基础设施短板:约四分之一高管担心“技术跑赢基础设施”。先补数据底座/实时数据织体再大规模铺 AI。
  • 模块化错配:没有统一接口/命名/报警规范,模块化将沦为“拼装”。务必先定标准再采购。
  • 能源投资回报:能源独立并非立竿见影,建议先做双用途试点并用合同能源或 EaaS 分摊前期 CAPEX。

参考资料(可核验)

  1. Automation World|How AI, Modular Systems, and Nearshoring Will Shape 2030(含 95%/90%/49%/32%/44% 等关键数据与解读,2025-10-10)。
  2. PwC|The future of energy and manufacturing: Is America ready to lead the next industrial revolution?(官方专题,含“模块化与自愈工厂、能源韧性、AI 投资与路线”章节,2025-09-17)。
  3. 延伸报道|ENR 对 PwC 的二次解读:当下仅 6% 为“完全模块化”,2030 目标 49%。
  4. 延伸报道|Manufacturing Dive:93% 高管认为“下一次工业革命”临近,需重塑运营。
下载资料前请先绑定手机号码
对不起,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!

触屏端
扫一扫手机也能发信息
明扬工控商城-工控网-工控自动化真品,一站式专业服务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