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) 它到底是什么?
虚拟 PLC(Virtual PLC, vPLC)= 将 IEC 61131-3 控制器运行时做成软件,在虚拟机/容器/工业 PC/边缘服务器上跑,解耦“控制功能”与“专用硬件”。近年的做法还加入容器/超管,能按需弹性部署与扩缩。
iot-analytics.com
各大厂的落地形态已商用:如 Siemens S7-1500V(纯软件控制器,兼容 S7-1500 生态)、Beckhoff TwinCAT Runtime for Linux 的 Virtual PLC、CODESYS Control(Linux SL 等) 等。
store.codesys.com
siemens.com
support.industry.siemens.com
注意区分:仿真/仿真器(如 Rockwell FactoryTalk Logix Echo,用于设计/测试)≠ 可投产的 vPLC。前者偏开发验证,后者是带实时与现场 I/O 的生产控制。
rockwellautomation.com
2) 工作原理(工程视角)
控制运行时:把 PLC 的任务调度、循环周期(task/cycle)、I/O 映射、通讯栈做成软件;在 实时内核/超管(如 PREEMPT_RT + KVM/Hyper-V/Type-1 等)里确保确定性。学术与产业实践都把“SoftPLC(裸机/PC)”与“vPLC(跑在虚拟机上的 SoftPLC)”区分开来。
tum-esi.github.io
现场 I/O:通过工业以太网(EtherCAT / PROFINET / EtherNet/IP …)连到分布式 I/O;像 Beckhoff 的 EK1000 EtherCAT IP 耦合器可经交换/路由网络挂远端 I/O。
Beckhoff Automation
工程与生态:仍用原厂工程环境/标准(Step 7/TIA、TwinCAT、CODESYS 等),程序与数据结构保持与硬件 PLC 等价或可移植。以 S7-1500V 为例,其资源/数量结构与对应 CPU 基本一致。
support.industry.siemens.com
3) 适用应用场合(何时该用)
多控制器整合与资源池化:一台边缘服务器跑多台逻辑控制器,统一运维/备援,缓解专用硬件供给与备件问题。
SDA
数字孪生/离线仿真 + 快速投产:先在虚拟环境联调(含多控制器/运动/通讯),再把同一项目切换到生产 vPLC 或硬件 PLC。
rockwellautomation.com
边缘计算协同:控制与数据预处理/AI 推理在同一边缘节点,降低延迟与带宽;Beckhoff、Rexroth 等已将 AI/边缘功能纳入控制平台。
Bosch Rexroth Apps
广域/分布式 I/O:通过工业以太网与耦合器跨网段接分布式 I/O;对超低周期要求不极限的场景更合适(如 4–10 ms 级循环)。
Beckhoff Automation
4) 优势 & 局限
优势
软硬解耦:不被某一款 CPU/机型绑定,按负载弹性分配算力、快照/回滚、CI/CD 式管理。
SDA
部署与扩缩快:镜像/容器化分发,上新控制器就是“开更多实例”。
iot-analytics.com
复用 IT 能力:备援(主备/热迁移)、集中监控与安全基线(镜像加固、补丁流程)更接近 IT 最佳实践。
iot-analytics.com
局限/风险点
实时确定性:必须选对实时内核/超管与网卡时钟策略,否则 <1 ms 级循环与运动控制容易受抖动影响(研究/评测有专门讨论)。
tum-esi.github.io
网络与时钟:远端 I/O 经交换/路由带来的抖动/丢包、PTP(IEEE 1588)与优先队列配置不到位都会掉链子。
Beckhoff Automation
安全与合规:攻击面从“一个控制器”变“整个平台”。此外,**安全等级(SIL/PL)**认证覆盖的软硬边界需核实(多数 vPLC 先用于标准控制而非安全控制)。
生态差异:并非所有现场设备都对“跨网段/虚拟化场景”一视同仁;需按品牌白皮书核对。
5) 选型与落地清单(一步步做对)
A. 选平台(举例)
Siemens S7-1500V:全虚拟 PLC,延续 S7-1500 生态与 TIA。
siemens.com
Beckhoff Virtual PLC(TwinCAT for Linux):vPLC + EtherCAT 远程 I/O 方案。
Beckhoff Automation
CODESYS Control(Linux SL 等):IEC 61131-3 软 PLC 运行时,常用于 IPC/边缘。
store.codesys.com
(了解差异)仿真/模拟:如 Rockwell Logix Echo 用于多控制器仿真与培训,不作为生产控制器。
rockwellautomation.com
B. 设计参数
目标循环周期/时序(如 2–10 ms)与I/O 拓扑;“运动/极低周期”优先硬件 PLC 或本机 EtherCAT。
实时栈:实时内核/超管(CPU 固定核、关 C 状态、时钟源统一)、PTP 对时、优先级与中断亲和。
tum-esi.github.io
通信:现场总线(EtherCAT/PN/EIP)、上层(OPC UA/MQTT);跨网段的 EtherCAT 需按官方建议配置耦合器。
Beckhoff Automation
可靠性:主备/热迁移、掉电/重启策略、镜像签名与回滚。
工程流程:把测试/生产做成同一工程的不同运行目标(target),支持快照/回滚与自动化测试。
C. PoC→上线 7 步
在目标硬件/超管上部署 vPLC 运行时镜像;
以厂家样例工程验证“循环与抖动”;
接入 1–2 个远端 I/O + 一组运动/高速量测做“最差路径”测试;
建立 OPC UA/MQTT 出口与资产/能效平台互通;
接入 OT 安全(白名单、只读镜像、最小权限、审计);
迁移一条非关键产线周末试生产,留观事件/报警;
才进行批量切换与备援编排。
6) 未来前景 & 与新技术的关联
行业判断:多方研究认为 vPLC 会在本十年逐步普及(尤其边缘与数据中心近侧),关键在于“软硬解耦 + 供应链韧性 + 统一运维”。
iot-analytics.com
OPC UA FX + TSN:控制器-控制器(C2C)与现场实时通信正向 OPC UA FX(含 PubSub/UDP)+ TSN 演进,为“多控制器/多厂牌互联”打地基,也有利于 vPLC 融入统一网络。
OPC Foundation
reference.opcfoundation.org
边缘 AI / 数字孪生:主流平台把 AI/视觉/数据治理能力下沉到控制侧(如 Rexroth ctrlX COREplus 提供边缘 AI 模块),vPLC 与数字孪生/仿真可形成闭环开发与在线优化。
Bosch Rexroth Apps
快速结论(给你落地时的决策点)
当你需要:多控制器整合、快速交付/扩容、复用 IT 运维与云边一体 → vPLC 很合适;
当你需要:<1 ms 级极限实时/安全控制(SIL/PL)/强运动学 → 先评估硬件 PLC 或混合架构,再逐步引入 vPLC。
想试点:推荐用 S7-1500V / TwinCAT vPLC / CODESYS Control 各做一条“非关键产线 PoC”,同一工艺做并行对比,量化抖动、I/O 延迟与可维护性差异,然后再定规模化路线。
siemens.com
Beckhoff Automation